2025 年 1 月 22 日
議題融入新住民語文教育

議題融入 新住民語文 課程(1)

Views: 517

什麼是議題

「議題」就日常生活中具討論性的主題,它可能因時代變遷、國內外的關注、跨領域討論、甚至因變遷不斷的產生新議題。

例如氣候變化產生大家關注的環保議題;增進資訊解決問題能力產生的資訊教育議題等等。而針對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以 自發、互助及共好的基本理念,加以素養導向的課程主軸,將議題融入新住民語文課程可以充實課程內涵及教學活動,對原有的課程有加乘的效果。如圖2。

議題融入 新住民語文 課程 教與學
圖片來自國教院

十九項議題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實施要點(第 31 頁)明列課程設計應適切融入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資訊、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生涯規劃、多元文化、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等十九 項議題,必要時由學校於校訂課程中進行規劃。

議題融入課程的目的

於學校教育中培養學生學習與議題相關的知識、技能和情意。

如何融入議題於新住民語文課程

以上所述,我們在設計新住民語文課程教學時,應適時融入此十九項議題。以下我們以 新住民語文 課程架構 舉例說明應如何融入議題。

議題 VS 新住民語文 課程內涵

以第1~12冊為例

新住民語文學習教材課程架構
圖1 新住民語文學習教材課程架構

舉例如下:

第一冊第一課 校園裏的稱謂 VS 品德教育議題

此課經 教材分析 後得知,本課學習內容為見到師長及同學應如何問好,因此可融入「品德教育」議題於此課之教學內容。

品德教育議題的目的

希望養成知善、樂善與行善兼具的品德素養,使個人與社群都能擁有幸福、關懷與公平正義的生活。簡單來說,就是培養學生是有好品德的公民,教學活動可加入:

請小朋友討論並發表在學校應如何尊敬師長,如何友愛同學。

品德教育議題 融入新住民語文課程
黃越紅老師提供

如此經過孩子討論與老師教導,培養學生良好和階的人際互動,知行合一養成習慣,成為未來優秀的社會公民。因此,我們可在此課加入

  • 品 E1 良好生活習慣與德行
  • 品 E3 溝通合作與和諧 人際關係。

第一冊第三課 家庭中的稱謂 VS 家庭教育議題

此課經 教材分析 後得知,本課學習內容為向父母說我愛您,讓孩子向父母表達愛及了解父母對自己的愛,因此可融入「家庭教育」議題於此課之教學內容。

家庭教育議題的目的

希望所有人學習主動分享與關心家庭成員、提升與家人的互動關係、創 造家人共好的生活環境。因此教學活動可加入:

  • 請小朋友討論發表家庭中各種角色及應盡責任,讓學生理解父母親教養孩子的辛苦,並學會分擔家事。
  • 請小孩子討論及發表如何主動關懷家庭成員,表達對家庭成員的關心與情感。
家庭教育議題融入新住民語文課程
武氏賢老師

經過學生的討論及發表理解家庭的重要性。因此,我們可在此課加入

  • 家 E3 察覺家庭中不同角色,並反思個人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
  • 家 E7 表達對家庭成員的關心與情感。

經教材分析每一課之教學內涵後,置於適當的議題,經由教學活動的設計,由學生討論發表後落於生活中實踐,就是最棒的議題融入教學設計。接下來我們會將其它17項議題融入於課程教學活動中,請大家試著想,還可以設計什麼教學活動來融入重要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