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ews: 783
這個主題講白一些,就是「到底要怎麼教?」,「把課本打開,跟著老師唸喔!」這樣就跟我們的數位教材功能一模一樣,那就不需要「真人老師」了!書本一打開,有文本(課文)、詞彙、聽一聽、說一說、加一加、換一換、連一連,這些是啥意?若不了解編審及編輯用意,不了解上述這些教學活動主題意義,上課的時候真的會從第一頁第一個字「跟著老師唸喔」!
文本的意涵
佩珊老師寫完柬泰培訓教材後,開始擔任新住民語文學習教材的編審委員, 上述的活動主題都是對應著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綱所說的學習內容學習表現編寫來的,上述的文本指的就是每課的前二頁,有情境圖及課文:
情境圖就是發生這些對話的場景,課文就是對話的組成
這些場景用畫圖表現,包含課綱所要求的肢體語言、面部表情、衣著、坐姿。。等等,配合這個場景的對話大約 3~4句。編寫126冊學習教材時,就是把課綱要求的文化儘量用圖片呈現在課文這二頁。因此,前面的篇輻己說明什麼是單課的教材分析,現在就要更細緻的說明,文本之文化的教材分析。
文本教材分析—文化
每一課的文本都包含上述的情境圖及課文,情境圖代表文化場景,教支老師們要認真的分析情境圖,了解這二頁的有包含了哪些母國的文化,然後想辦法教給學生。這就是本篇的主題,但「怎麼教呢?」。
想把知識傳給學生,有非常多種方法,最傳統古老方法「講述式」—老師講,學生聽。老師一人從頭講到尾,把老師知道的全講出來,希望把所有知識灌給學生,這就是另一個名詞「填鴉式教育」。經過研究,老師說,學生聽,下課後,學生記得有多少?「5%」換另一個說法,如果一班有20個學生,下課後就是1個學生會記得,其它 19 個學生都忘了,所以下一節課來好像仍是一張白紙,沒有任何痕跡。老師您希望您費盡口舌,然後得來的效果郤是這樣嗎?不要忘記喔,佩珊老師在上一篇淺談教材教法提過,新住民語文不是學生升學考科,學生回家不會去背誦老師教了哪些文化,所以要用哪些教學方法學生會比較容易記住?佩珊老師將會提到二種教學法,以下是第一種,提問式教學法。
文化篇—教材教法(一)提問式教學法
透過老師提問、學生思考、討論、歸納(發現)後發表,舉例教師利用「六何法」( 又稱6W分析法或5W1H ),老師針對情境圖設計問題,讓孩子先從場景中看到有哪些人(who)、 哪些物或做什麼事(what)、 什麼時候(when)、 為什麼(why)、 如何(how),從這些問題讓孩子思考,如果有同學可以互相討論更佳,合作學習能互相鼓勵支持,然後不論孩子發表回答了哪些答案,教師們都要給予肯定與鼓勵。
接下來就是教室情境,當老師在問上述問題時,「小朋友,請問課本上有哪些人呢?」,這時如果黑板空盪盪(如同上圖),小朋友看自己的課本,老師也看自己的課本,老師與學生的眼神沒有交流。
佩珊老師提供一個方法,非常方便好用,請老師們運用數位教材,把課文二頁投影至螢幕,大家把目光都聚焦在非常清楚的大圖上,充份討論回答,創造積極學習的氛圍。
這時老師問:小朋友,這張圖有哪些人呢?他們正在做什麼?衣服什麼顏色?等等等。透過目光的交流,踴躍發言,創造積極的學習氛圍,下課後,學生會記得剛剛自己說的話,而且受到老師的肯定,心裡很開心!
另外如果老師很用心做教具,大而明顯,每位學生皆能清楚看到老師要大家討論的主體也非常好,例如下圖:
下一篇,佩珊老師要談到文化篇—教材教法(二)。